微生物菌種保藏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19-11-11 瀏覽次數:4221
微生物菌種保藏主要是根據菌種的生理、生化特性,人工創造條件使菌體的代謝活動處于休眠狀態。保藏時,一般利用菌種的休眠體(孢子、芽孢等),創造最有利于休眠狀態的環境條件,如低溫、干燥、隔絕空氣或氧氣、缺乏營養物質等,使菌體的代謝活性處于最低狀態,同時也應考慮到方法經濟、簡便。由于微生物種類繁多,代謝特點各異,對各種外界環境因素的適應能力不一致,一個菌種選用何種方法保藏較好,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微生物菌種保藏要獲得較好的效果,需注意如下三個方面:
1. 微生物菌種在保藏前所處的狀態
絕大多數微生物的菌種均保藏其休眠體,如孢子或芽孢。保藏用的孢子或芽孢等要采用新鮮斜面上生長豐滿的培養物。菌種斜面的培養時間和培養溫度影響其保藏質量。培養時間過短,保存時容易死亡;培養時間長,生產性能衰退。一般以稍低于最適生長溫度下培養至孢子成熟的菌種進行保存,效果較好。
2. 微生物菌種保藏所用的基質
斜面低溫保藏所用的培養基,碳源比例應少些,營養成分貧乏些較好,否則易產生酸,或使代謝活動增強,影響保藏時間。砂土管保藏需將砂和土充分洗凈,以防其中含有過多的有機物,影響菌的代謝或經滅菌后產生一些有毒的物質。冷凍干燥所用的保護劑,有不少經過加熱就會分解或變性的物質,如還原糖和脫脂乳,過度加熱往往形成有毒物質,滅菌時應特別注意。
3. 操作過程對細胞結構的損害
冷凍干燥時,凍結速度緩慢易導致細胞內形成較大的冰晶,對細胞結構造成機械損傷。真空干燥程度也將影響細胞結構,加入保護劑就是為了盡量減輕冷凍干燥所引起的對細胞結構的破壞。細胞結構的損傷不僅使菌種保藏的死亡率增加,而且容易導致菌種變異,造成菌種性能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