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又大又色又爽aaaa片,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喷水,www.五月天

English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 建設大灣區微生物安全 與健康國際科創中心

發布時間:2021-03-11      瀏覽次數:3138    分享:

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與有利于人體健康的益生菌聽起來相差甚遠,卻同屬于微生物大家庭。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環凱集團創始人吳清平繼續關注微生物安全與創新話題。他建議,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微生物安全與健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幫助我國在微生物領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與裝備產品。

微生物資源超千萬種利用率不足1%

南方日報:微生物無法用肉眼觀察,卻與人類息息相關。我們應當如何理解微生物安全與健康的重要性?

吳清平:微生物資源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生物資源,與人類健康、工業制造、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息息相關。微生物資源超過1000萬種,但目前人類所認知的不到總數的10%,利用的不到1%,潛力巨大。同時,生物安全也越來越引起各國的重視,從SARS、埃博拉病毒到新冠病毒,高危性致病微生物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目前,我國缺乏微生物學科前沿和產業導向的重大基礎研究計劃布局和系統創新研究的頂層設計,因此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微生物安全與健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強微生物安全與健康領域的重大系統創新研究,對于促進我國微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南方日報: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微生物安全與健康領域的科創中心,有哪些優勢與基礎?

吳清平:粵港澳大灣區地處亞熱帶地區,面向太平洋,毗鄰南海,氣候高溫潮濕,孕育了豐富的微生物資源,是挖掘利用的天然寶庫;此外,隨著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粵港澳地區之間以及粵港澳與國際間人流、物流往來將更加頻繁,這也將不可避免地增加微生物安全領域的潛在威脅。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我提出建議,集聚粵港澳三地優勢力量,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微生物安全與健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得到了科技部、農業部、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等肯定與重視。

2018年以來,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整合國內外研究力量,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6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專家合作,在實施方案上達成共識。目前,國際科創中心前期建設穩步推進。

建議將中心建設納入 大灣區總體建設規劃

南方日報:粵港澳大灣區微生物安全與健康國際科創中心的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吳清平:首先,我們將構建不同類型微生物的菌種資源保藏平臺,建成保藏量近期(5年)20萬株、中期(10年)50萬株、遠期(15年)80萬至100萬株的微生物菌種資源庫;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創建涵蓋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等在內的現代微生物組學技術平臺,具備復雜數據挖掘能力的高性能數據運算與生物信息分析平臺。

除了基礎研究,在技術研發與成果孵化方面我們也有了初步規劃,包括生物芯片、微生物新藥、合成生物學技術等。

南方日報:如何理解“菌種資源保藏”的重要意義?

吳清平:正如種業是農業的“芯片”,在微生物領域,菌種資源十分關鍵。例如,我國益生菌產業產值超500億元,占全球產值的17%,而核心菌種自主率不足10%,嚴重制約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加快微生物菌種資源庫與科學大數據庫構建意義重大。

目前,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已經建成國家專利菌種保藏南方中心,并成為國際確認的國際保藏機構。通過前期資源挖掘和創新,初步建成了保藏量12萬株的微生物菌種保藏庫。

南方日報:加快推進大灣區微生物安全與健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您還有哪些建議和規劃?

吳清平:這是一項目標高、規模大、緊迫性強、高層次人才聚集的系統工程,需要政策鏈、創新鏈、資金鏈等多方群策群力共同推進。

我建議,加快將微生物安全與健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納入大灣區總體建設規劃,在前期建設基礎上,選址毗鄰港澳的廣州市南沙區或深圳市建設微生物安全與健康國際科創中心核心區,這有利于集聚粵港澳三地的高端人才資源和創新資源,并滿足國家微生物戰略資源庫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資料來源:《南方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德安县| 北辰区| 界首市| 许昌县| 永平县| 怀集县| 仁怀市| 双流县| 石门县| 沽源县| 大邑县| 榆树市| 防城港市| 遂溪县| 化隆| 普安县| 安新县| 延吉市| 遂平县| 渝北区| 仁化县| 平潭县| 洪湖市| 西乌珠穆沁旗| 板桥市| 江川县| 宜昌市| 平泉县| 巫溪县| 武邑县| 剑川县| 进贤县| 巴林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 云浮市| 林周县| 凤凰县| 太湖县| 连山|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