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是全球食品中毒的主因,霉菌毒素雖較不常見,卻具器官毒性可能致癌,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食品科學團隊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工程學院等人正開發一組能檢測諾羅病毒、霉菌毒素的便攜式快速檢測生物傳感器(Biosensor),并獲美國農業部國家糧食農業研究所(USDA NIFA)補助75萬美元支持該傳感器的開發研究。
常見的食品中毒多由病毒、微生物等病因物質污染食品所造成,但往往面對已經受到污染、可能會引發食品中毒的飯菜卻不自知,雖然在事后將檢體送驗可以知道食物中引起食品中毒的病因是什么,卻也為時已晚,受污染的食物已經對健康造成危害。除了藉由觀察食物的顏色和氣味來辨別食物有沒有異狀,還有什么方式能事前預防食品中毒發生呢?
研究團隊正在開發能檢測諾羅病毒、霉菌毒素的便攜式快速生物傳感器
食品中毒的事件層出不窮,為了讓人們可以用簡單的方式在吃東西前事先預防食品中毒,以Matthew Moore為首的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食品科學團隊,將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工程學院首席研究員Marloes Peeters、博士后研究助理Jake McClements及真菌專家、食品科學博士John Gibbons等人合作,研發可以檢測食品和農產品中諾羅病毒(Norovirus)和霉菌毒素(Mycotoxin)的便攜式快速檢測生物傳感器(Biosensor),希望可以讓民眾自己也能簡單檢測食物和農產品中有沒有這兩種食品中毒病因,讓食品安全又多一層保障。
根據國際期刊《Matter》中的研究,生物傳感器相關技術在2021年就已被證實能應用在檢測SARS-CoV-2病毒,也就是我們所熟知造成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毒上,Matthew Moore表示現在則希望能利用這項技術進一步探討是否能有效檢測諾羅病毒和霉菌毒素,應用在食品安全預防上。2022年6月,該研究團隊正式獲得美國農業部國家糧食農業研究所(USDA NIFA)補助75萬美元,支持研究團隊開發和測試這項能檢測諾羅病毒和霉菌毒素的便攜式快速生物傳感器。
生物傳感器(Biosensor):又稱為也被稱為生物受體(Bioreceptor),是一種結合生物、物理、化學等方式,來偵測生物體內或體外環境化學物質的分析裝置。
Matthew Moore表示,人們常常會因為吃到含有病毒和毒素的食物而生病,卻只能在生病后才發現,還要采檢檢體帶回實驗室分析食品中的病因物質。因此他們的研究團隊希望能研發出一種能快速檢測出病原體、操作方式簡單、檢測結果精確、使用成本低、可以重復使用,并且方便攜帶的諾羅病毒、霉菌毒素生物傳感器,隨時隨地可以直接檢測食品和農產品是否遭受污染,而檢測的標的正是全球食品中毒首要病因諾羅病毒和具有器官毒性的霉菌毒素,可以實時在吃之前就發現食物有沒有受諾羅病毒和霉菌毒素污染。
諾羅病毒居食品中毒因子首位,霉菌毒素具器官毒性恐致癌
而為什么是以諾羅病毒和霉菌毒素作為檢測標的?
諾羅病毒是全球食品中毒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造成全球急性腸胃炎的主因,每年全球就有數億人感染諾羅病毒,且有超過20萬人因感染諾羅病毒而死亡,在臺灣也常年位居食品中毒病因的第一名,常見受諾羅病毒污染的食品有生鮮魚貝類、即食食品、色拉等,容易經由感染的民眾以糞口、飛沫等途徑傳染,傳染性很高,感染后常會有嚴重腹瀉、脫水、缺鈉、發燒等癥狀。
而霉菌毒素是真菌產生的有毒物質,容易出現在溫暖潮濕的環境的谷物、堅果、種子和香料中,雖然霉菌毒素造成的食品中毒案例沒有那么常見,但霉菌毒素除了會引起患者腸胃不適以外,還可能對器官具有毒性或致癌,常見的霉菌毒素如黃曲毒素(aflatoxin),為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的第一級致癌物,是肝癌的致病因子。
雖然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可能可以從事后檢測出病因物質進步到提前預防吃到會造成食品中毒的物質,但業者還是要在食品制造、運送、販賣過程中注意原料質量、制程衛生、運送販賣溫溼度等問題,從源頭把關食品安全,消費者也要注意食物存放的環境條件和時間,才能有效全面預防食品中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