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陽性對照頻次要求探討
發布時間:2024-04-17 瀏覽次數:1008
在食品微生物檢測中,微生物陽性對照頻次的設定是至關重要的。這一頻次的合理設置不僅需要覆蓋到關鍵的微生物種類,還需要保證檢測頻次的合理性。本文將就食品微生物陽性對照頻次的要求進行探討。
首先,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陽性對照頻率的概念。
陽性對照頻率是指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檢測結果呈陽性的頻率。這個頻率對于評估檢測項目的有效性和準確性非常重要。因此,對于不同類型的檢測項目,我們需要制定相應的陽性對照頻率規定。
關于陽性對照頻次的要求,GB4789.1中的規定如下:
很顯然這個規定很籠統,并沒有明確說什么時候進行。
最新的RB/T 038-2020食品微生物檢測結果質量監控指南文件里規定:
對于日常質量監控,應執行檢測方法的規定,否則建議每批或每組樣品每20個樣品1次的頻次進行;質控不一定需要人工污染樣品來做,可以用標準菌株來做陽性和陰性對照。
CNAS-CL01-A001-2022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 在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
7.7.1 a)針對微生物定量檢測項目,應定期使用有證標準物質/標準樣品進行監控,或使用均勻性和穩定性滿足要求的質控樣品開展內部質量監控活動。
針對微生物定性檢測項目,應定期使用標準物質/標準樣品、質控樣品、自然污染樣品或用標準菌種人工污染的樣品開展內部質量監控。
由此可見,針對日常檢測項目,定期頻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這種調整可以根據具體的檢測項目特點來制定。例如,對于一些常見的微生物檢測項目,如菌落、大腸等,就可以規定一個月或者兩個周的時間來進行陽性對照。保證實驗室人員具有可以持續進行陽性檢出的能力的,并且保證檢測頻次的合理性。
針對不同的檢測項目,其穩定性和變異性存在差異。比如:一些微生物檢測項目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顯著的變化,可以適當降低陽性對照頻率。
那么對于兩三年檢測一次的項目,我們又應該如何規定呢?
至于日常一兩年檢測一次的項目,你的陽性對照率就沒有必要這么頻繁了。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除此,我們還要考慮假陽性率高低的問題。一些檢測項目可能存在較高的假陽性率,而某些項目則相對較低。針對假陽性率較高的項目,需要更加頻繁地進行陽性對照,以及時發現并排除假陽性結果。
總之,在進行實驗或檢測時,陽性對照頻率的制定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實際操作的便利性。因此,我們需要權衡各種因素,確保陽性對照頻率的選擇是合理的、科學的,并能夠滿足實際需求。
來源:環凱轉載于“食品微生物檢測”公眾號;作者~hhy,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提醒:文章、視頻、圖片等所有內容,僅用于學習交流,若有侵權內容及其他涉法內容,請及時聯系刪除或修改,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