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總大腸菌群檢驗方法中培養基成分分析及作用
發布時間:2024-04-24 瀏覽次數:834
培養基是微生物檢驗中常用的一種實驗室試劑,主要用于提供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營養、能量、生長因子等物質和適宜的生長環境。常見的培養基種類很多,根據不同的需求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培養基。
具體來說,培養基在微生物檢驗中的作用包括:
1. 提供營養物質:培養基中含有細菌或真菌所需的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夠滿足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需要。
2. 提供生長因子:某些微生物需要特殊的生長因子才能生長,如某些細菌需要血紅蛋白、NAD等,培養基可以添加這些生長因子以促進微生物的生長。
3. 維持適宜的生理狀態:培養基可以調節pH值、溫度、氧氣濃度、鹽度等因素,使微生物處于適宜的生理狀態,促進其生長和繁殖。
4. 檢測微生物數量:通過培養基上的特定反應,如酶底物法、品紅亞硫酸鈉法等,可以檢測微生物的數量和質量。
總之,培養基是微生物檢驗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實驗室試劑,能夠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營養和環境,促進其生長和繁殖,從而為微生物檢驗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新版的 GBT 5750.12-2023《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第12部分:微生物指標》中提供了三種總大腸菌群的檢驗方法,其培養基的成分作用如下:
一、多管發酵法
1.1 乳糖蛋白胨培養液成分及其作用如下:
a) 蛋白胨:提供細菌所需的氮源和碳源,促進細菌的生長。
b) 牛肉膏:提供多種氨基酸和營養物質,促進細菌的生長。
c) 乳糖:為大腸桿菌等腸道細菌提供碳源,促進它們的代謝。
d) 氯化鈉:調節培養基的滲透壓,保證培養基中的離子平衡。
e) 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6 g/L):是一種指示劑,將在發酵過程中變色,用于判斷菌落形成和數量。
f) 純水:作為培養基的溶劑,保證培養基的均勻性和穩定性。
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能夠提供合適的營養和環境條件,促進水中總大腸菌群的生長和繁殖,并且通過溴甲酚紫乙醇溶液的變色反應,可以判斷菌落形成和數量。
1.2 伊紅美藍培養基各成分的作用如下:
a) 蛋白胨:為細菌提供氮源和碳源,促進細菌的生長。
b) 乳糖:為大腸桿菌等腸道細菌提供碳源,促進它們的代謝。
c) 磷酸氫二鉀:調節培養基的pH值,使其維持在適宜的范圍內。
d) 瓊脂:作為凝膠劑,使得培養基能夠固化。
e) 純水:作為培養基的溶劑,保證培養基的均勻性和穩定性。
f) 伊紅水溶液(20.0 g/L):是一種指示劑,將在發酵過程中變色,用于判斷菌落形成和數量。
g) 美藍水溶液(5.0 g/L):也是一種指示劑,將在發酵過程中變色,用于判斷菌落形成和數量。
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能夠提供合適的營養和環境條件,促進水中總大腸菌群的生長和繁殖,并且通過伊紅美藍指示劑的變色反應,可以判斷菌落形成和數量。
二、濾膜法
2.1 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各成分的作用如下:
a) 蛋白胨:為細菌提供氮源和碳源,促進細菌的生長。
b) 酵母浸膏:提供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促進細菌的生長。
c) 牛肉膏:為細菌提供營養和生長因子,促進細菌的生長。
d) 乳糖:為細菌提供碳源和能量,促進細菌的生長。
e) 瓊脂:作為培養基的凝膠劑,使培養基凝固。
f) 磷酸氫二鉀:調節培養基的pH值,使其維持在適宜的范圍內。
g) 無水亞硫酸鈉:具有抗氧化作用,保護培養基中的細菌不被氧化破壞。
h) 堿性品紅乙醇 [φ (C2H5OH)=95 %]溶液(50.0 g/L):是一種指示劑,能夠區分產酸和產氣的細菌,使其呈現紅色或粉紅色。
i) 純水:作為培養基的溶劑,保證培養基的均勻性和穩定性。
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能夠提供合適的營養和環境條件,促進水中總大腸菌群的生長和繁殖。通過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的特殊配方,能夠區分產酸和產氣的細菌,并且使其呈現紅色或粉紅色,從而進行總大腸菌群的檢測。
三、酶底物法
3.1、MMO-MUG培養基各成分的作用如下:
a) 硫酸銨:提供氮源,促進細菌的生長。
b) 無水硫酸錳:作為酶的輔因子,促進酶在催化反應過程中的活性。
c) 無水硫酸鋅:作為酶的輔因子,促進酶在催化反應過程中的活性。
d) 無水硫酸鎂:提供鎂離子,促進酶的活性。
e) 氯化鈉:調節培養基的滲透壓,保證細胞內外的離子平衡。
f) 氯化鈣:提供鈣離子,促進細菌的生長。
g) 亞硫酸鈉:具有抗氧化作用,保護培養基中的酶不被氧化破壞。
h) 兩性霉素 B(Amphotericin B):是一種抗真菌藥物,用于防止培養基中的真菌污染。
i) 鄰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苷(ONPG):是一種酶底物,在酶的作用下會被分解,產生黃色產物,用于檢測細菌的數量。
j) 4-甲基傘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MUG):也是一種酶底物,在酶的作用下會被分解,產生藍色產物,用于檢測細菌的數量。
k) 茄屬植物萃取物(Solanium 萃取物):為細菌提供營養和生長因子,促進細菌的生長。
l) N-2-羥乙基哌嗪-N-2-乙磺酸鈉鹽(HEPES 鈉鹽):調節培養基的pH值,使其維持在適宜的范圍內。
m) N-2-羥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同樣用于調節培養基的pH值。
n) 純水:作為培養基的溶劑,保證培養基的均勻性和穩定性。
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能夠提供合適的營養和環境條件,促進水中總大腸菌群的生長和繁殖,并且通過ONPG和MUG酶底物的分解反應,能夠產生黃色或藍色產物,用于檢測細菌的數量。
原標題:“方法解讀1:水中總大腸菌群檢驗方法中的培養基”
來源:環凱轉載于“遼寧水協”公眾號,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說明:文章、視頻、圖片等所有內容,僅用于學習交流,若有侵權內容及其他涉法內容,請及時聯系刪除或修改,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