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首屆中國質量(北京)大會9月15日在北京隆重召開。這次質量盛會的累累碩果,將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
國家對質量的高度重視令人振奮。李克強總理親自出席大會并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要緊緊抓住提高質量這個關鍵,推動中國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國務委員楊晶出席大會,國務委員王勇主持大會第一階段并對貫徹會議精神作出重要部署,這都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質量、切實抓好質量的決心和信心。
大會對質量工作取得成績的高度肯定令人鼓舞。會議認為,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的質量明顯改善,許多產品的質量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高鐵、核電等領域質量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制造”在質量的支撐下暢銷全球,中國質量成為中國裝備走出去的底氣。我國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質量工作功不可沒。
大會對質量形勢的分析令人警醒。當前,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還相當突出,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能源資源消耗較多、環境污染較重、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弱,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高上,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都存在不少需要改進之處。
大會對大力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的動員令人奮進。會議強調,追求質量發展永無止境,建設質量強國任重道遠。中國政府將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堅持走質量強國、“效益興邦”之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將堅持把質量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大力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嚴格質量工作考核,著力提升質量發展水平,切實推動各方把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把注意力放在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來。
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中國到了必須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的關口。長期以來支持中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優勢正在減弱,新的動力、新的優勢亟待打造,中國經濟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中國的發展要提質增效升級和邁上中高端水平,質量極為關鍵,必須把質量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不著力提升質量,經濟發展就難以為繼;不著力提升質量,我國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優勢就會逐步喪失;不著力提升質量,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就難以實現。續寫中國經濟的精彩故事,必須在著力提升質量上下功夫,以質量的提升“對沖”速度的放緩。
在新的質量時代,抓好質量,必須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必須發揮好政府監管的有效作用,必須發揮好社會共治的積極作用,努力構建“放、管、治”三位一體的質量提升格局,同時擴大國際合作,共同推動世界智力發展進步。
作為國務院質量工作主管部門,就質檢部門而言,要在積極構建“放、管、治”三位一體的質量提升格局上積極探索,率先行動。要逐步引入“負面清單”模式,除了直接涉及安全、衛生、健康、環保和反欺詐的行政審批事項,其他逐步取消,是為放;改善監管思路和方式,嚴厲打擊生產經營不講誠信、進出口逃避監管等違法犯罪行為,凈化市場環境,是為管;進一步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調動行業組織、新聞媒體、廣大消費者的積極性,形成社會崇尚質量、人人監督質量的濃厚氛圍,是為治。
提升質量是中國發展之基、興國之道、強國之策,關乎民生民心、關乎國家形象、關乎國際合作。質量沒有國界,質量提升永無止境,質量工作任重道遠。首屆中國質量(北京)大會為中國學習世界經驗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同時也為世界檢視中國質量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讓我們所有的質量工作者都以此為動力,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方針,堅持走質量強國、“效益興邦”之路,讓中國創造、中國質量、中國品牌不斷涌現,為中國真正走入“質量時代”,貢獻自己的力量。